中国宣布 2020 年实现百亿亿次级计算,比美国早三年

速度是一回事,能源效率是另一回事

中国已将 2020 年定为推出百亿亿次级系统的日期,这是超级计算性能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比美国的路线图提前了三年。

这一说法来自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据报道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周四报道称。

该系统将被称为“天河三号”,这是自 2010 年中国宣布其首个千万亿次级系统“天河一号”以来的命名惯例。于2008年在美国开发。

美国路线图要求在 2023 年交付能够达到 1,000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百亿亿次级系统。

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在 2020 年会实现什么目标。理论上,今天可以制造出百亿亿次级计算机,但这并不实际。到 2023 年,其电力需求可能会超过美国认为的可能水平:一个使用20至30兆瓦

IDC 高性能计算分析师史蒂夫·康威 (Steve Conway) 表示:“到 2020 年,一个或多个政府完全有可能部署峰值性能达到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是一个任意的里程碑,是一个漂亮的整数,具有四分钟一英里的象征吸引力。”

但2020年中国能取得什么成就呢?

第一阶段可能达到峰值百亿亿次浮点性能,然后进行 Linpack 测试,使其有资格在500 强超级计算机名单”康威说。

但康威表示,“最重要的,但可能最不被重视的指标是在完整的、具有挑战性的 64 位应用程序上持续的百亿亿次浮点性能。”

他说,第三阶段可能要到 2022 年至 2024 年才会实现。

这是美国设定的时间范围,其对百亿亿次级计算的定义是持续性能。

去年,白宫在一项行政命令中发布了一项协调百亿亿次级计算机发展的计划,并定义了一种百亿亿次级系统,其性能“是当前 10 千万亿次级计算机系统的 100 倍,可满足政府所需的一系列应用”。

美国注重的是应用性能,而不是峰值性能记录。即使中国确实实现了 2020 年的目标,争论的焦点仍是该机器的实用性。尽管如此,中国很可能会利用该机器来强调其科学进步。

中国凭借其 34 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天河二号系统一直位居 500 强榜单榜首,但该榜单将于下周在ISC 高性能会议在德国法兰克福。